[醫學新知] 台大動科系發表Lm益生菌可預防腎功能惡化
《 完整研發歷程及護腎成效資訊請見:腎臟病友新知 腎臟保健食品「LM護腎益生菌」研發歷程 》
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作息失衡、年齡老化、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還有不當藥物使用等原因都容易導致慢性腎臟疾病的發生,隨著腎功能衰退,大量的代謝廢棄物在體內累積無法排出會進一步造成腎臟負擔,其中已知「尿毒素(IS&PCS)」會對腎臟、心血管、免疫力等器官造成高度傷害性,而這些尿毒素只能透過腎臟代謝即便透析洗腎都難以排除,尿毒素累積越多對腎功能傷害越大,同時也會影響全身器官產生尿毒症狀,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也是造成慢性腎臟病惡化難以逆轉的過程。
根據研究顯示我們日常飲食所攝取的牛羊豬肉、魚肉、雞蛋、牛奶、乳酪、燕麥、乾棗、香蕉和花生等食物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這些蛋白質進入人體腸道遇到不好的壞菌,就會發酵轉變成為尿毒素,而且腸道中大量壞菌也會造成腸道屏壁的發炎與破損,讓毒素經由破損的腸道壁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全身性的影響,此現象稱之為「腸漏症」。
近十年的研究顯示腸道菌相失衡容易增加尿毒素的生成,尿毒素的累積和腸漏症容易引起全身性的發炎反應,同時尿毒素的增加也是造成慢性腎臟病及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慢性腎臟病患者因為腸道機能失常、飲食限制、水分攝取不足等問題更容易造成便秘,無法排出的壞菌在腸道內大量繁殖造成腸道和腎臟之間的惡性循環,經研究證實補充具有護腎機能的腎性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血中的尿毒素濃度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
台大陳明汝教授乳酸菌專業團隊透過自行開發的益生菌種鑑定平台,篩選出全新專利「益腎菌」配方,經試驗證實可降低尿毒素預防腎臟功能惡化,結果已於2021年6月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進一步證實特定護腎益生菌可以平衡腸道菌叢、維護腸道屏障的保護功能,可結合現有的治療為腎臟病提供一個全新的治療策略。
文獻全文:
Preventiv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Mixture against Chronic Kidney Disease Progression through Enhancement of Beneficial Bacteria and Downregulation of Gut-Derived Uremic Toxins.
Hsiaowen Huang, Kuanyi Li, Yajane Lee, and Mingju Chen. J. Agric. Food Chem. 2021, 69, 7353−7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