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腎就是腎臟病嗎? 談腎臟病的中西醫治療概念

義大醫院腎臟科 張敏育主任

常有病人跑到門診,主訴「醫生,我腰子不好,怎麼辦?」,或是「我最近常腰酸背痛,容易疲倦,是不是腎臟不好?」然而檢查起來,腎功能卻是十分正常,一點也沒有腎臟病的情形,倒底「腎不好」是怎麼回事? 民間所講的腎臟和西醫所認知的腎臟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傳統中醫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中醫就像是一個大型的人體試驗,只是沒有很精密的實驗室數據和對照組,但是在中國人的生活之中,中醫中藥早已成為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一部份。

中醫所講的「腎」和西方醫學的「腎臟」有著某些部份的相似,卻也有著許多的不同。中醫所指的腎不只包括西醫所述「腎臟」這個器官,還包括了相關的許多功能。中醫典籍中說「腎主骨,生髓,開竅於耳」,還有「腎主納氣」、「腎藏精」、「左腎右命門」等,有的說法和腎臟的過濾排泄功能一致,有的則是指腎臟所分泌的一些物質所產生的全身性的功能。由於中醫強調全面性和整體性,因此除了腎臟本身的功能之外,也包括了生殖、內分泌、腦神經系統等功能。此外,中醫也會從陰陽五行和相生相剋的理論去探討,比如「腎屬水」、「心腎相交」等,去和其他的器官做連結,這些都是單純用西醫的理論較難解釋的地方。

所謂的「敗腎」,其實是民間的說法,指的多是性功能的障礙,依據中醫的辨證論治,還可以分為好幾型,例如「腎氣虛」、「腎陽虛」和「腎陰虛」等,而如果真的去醫院檢查尿液或腎功能,可能不見得會有什麼問題。真正的腎臟疾病,大多會檢查出血尿、蛋白尿、或是血中肌酸肝值上升等,代表腎臟器官實質受到損害,所以和一般認為的敗腎是不太一樣的。

所以如果有身體的不適,一定要到醫院做檢查,因為出現「敗腎」相關的症狀,可能不一定是腎臟有問題,其他內分泌系統、肝臟功能甚至心臟功能的異常,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疲倦、體力精神不佳,或是頭暈目眩、腰背酸軟等症狀。因此不要任意相信街頭巷尾的說法,真的有問題,還是要找合格的中醫師或西醫師做完整的檢查,才能對症下藥。

腎臟疾病最常見的表現是「水腫」,再來是「小便泡泡很多」,還有些人會腰部酸痛不適,或有血尿的情形,但是有很多人是沒有什麼症狀的,這些人本身可能是糖尿病或高血壓,平常或許有在注意血糖或血壓的治療,但是卻忘了腎臟病最喜歡在這些慢性病當中悄悄滋生,等到腎功能不良時,藥物都很難有效果,只能延長或儘量維持腎功能,避免洗腎的提早發生。所以有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定期檢查小便和腎功能,並且配合使用保護腎臟和控制血糖或血壓的藥物,才不會等到腎臟功能不好了,才開始擔心洗腎的問題.

另外,有些常見的症狀和中醫的「腎虛」很有相關,但是用西醫的檢查方法卻不一定能檢查出問題,例如常覺得腰酸背痛,眼睛酸澀,早上起床口很乾舌尖有紅刺,下午又會潮熱盜汗,失眠睡不著,嚴重的會有遺精早洩的情形,這就是所謂的「腎陰虛」,要用滋陰補腎的藥物如生地、百合、丹參、麥冬、茯苓等藥物來治療。而如果是腰膝酸軟、倦怠無力、怕冷惡寒、舌苔白滑,有時會遺精陽萎,或是月經不調,則是屬於「腎陽虛」,要用肉蓯蓉、杜仲、補骨脂、淫陽藿、或是巴戟天來治療。不過,也要小心這些症狀當中暗藏了甲狀腺功能失調、腎上腺功能異常,或是早期糖尿病等,所以建議大家如果有身體不適,還是要來門診做詳細的檢查,才不會吃不對藥又傷身。

民眾對於中草藥是否會造成腎臟功能的損害也一直有所質疑,尤其是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但是自民國92年開始,衛生署已經禁止國內使用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材,例如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關木通等,包含這些藥材的方劑如補肺阿膠散、人參治嗽散、歸脾散等,也列入禁止使用名單。這些藥材在服用後,可能會引起腎小管病變或是間質性腎炎,且大多為不可逆,常常會造成腎功能衰竭,導致需長期洗腎的後果。更嚴重的是,這些病人得到泌尿道腫瘤的機會非常高,最後很可能會因為癌症而喪失生命。所以,千萬不要服用來路不明的中草藥,如果無法確定藥物的安全性,可以到門診請教醫師或做肝腎功能的檢查,免得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如果西醫已經判定腎功能不良,最重要的事就是要遵從醫囑,嚴格控制血糖、血壓,或是做飲食的調整,例如要少鹽、少油、低蛋白飲食、或是減少高鉀食物的攝取如大量水果、楊桃、青菜汁、低鈉鹽、精力湯等,都是要避免的。固定且持續的門診追蹤治療是保護腎臟功能一路下滑的最重要關鍵。而有些病人想尋求傳統醫療,也必須要在合格的中醫師辨症用藥下接受治療,千萬不要隨便服用各種中草藥。另外,中草藥煎劑大多含較高的鉀離子,對容易高鉀的病人一定要小心服用,並定期監測鉀離子,才不會因高鉀產生心律不整甚至猝死的情形。

雖然中醫和西醫對「腎」這個器官有各自不同的解讀,不過都各有道理,也都有很好的處理方法,重要的是病人一定要親自來門診接受診治,並與醫生討論病情和治療方針,不要隨便亂吃秘方,嚴格遵守醫囑並定期回診,隨時「謹腎小心」,才能永保安康。

 

 

評論

沒有訊息

發表評論